close

神奇的書對我們而言有什麼樣的影響力呢?

2.jpg

《海綿寶寶》中有一個神奇海螺,當心中出現疑惑時,拉一下海螺的繩子,它就會告訴你答案。

1.jpg

 

 

我想神奇的書應該不會輸給神奇海螺吧!

書籍介紹

書名 :《尋找神奇的那本書》

作者: 郝明義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7/02/07

語言:繁體中文

 

書本小巧攜帶方便,而且封面的顏色我很喜歡

作者郝明義是目前大塊文化的董事長,在書中討論許多關於閱讀的議題

作者在序的地方開宗明義寫到這是一本專門寫給「中學生」的書,

我覺得這樣的初衷很好,因為中學階段是最該培養閱讀習慣的時期,

可惜台灣的中學生因為現行的升學制度,美好的青春歲月都拿來進行填鴨教育,

很多人因此對書聞之喪膽,就算脫離了中學階段,也不再有勇氣拾起書本閱讀,

很多父母甚至會反對閱讀,認為讀教科書才作者是學生的本業,視其他書籍為「閒書」。

雖然是專門寫給中學生的書,但還是建議大家有興趣都來看,

畢竟這個不重視閱讀的氛圍是社會一同造成的,可以一起來了解閱讀的重要性。

書本分成三個部分

一﹑為甚麼網路時代還要讀書

二﹑從頭培養閱讀的胃口

三﹑尋找那本神奇的書

以下將依序介紹我覺得有趣的地方

一﹑為甚麼網路時代還要讀書?

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在網路時代我們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可以獲取資訊

在youtube或是各種影音平台,充斥著各種我們想學的知識

紙本閱讀真的有其必要性嗎?

作者做了一個有趣的分析

數位閱讀    紙本閱讀

    多媒體                      文字

         具象                        抽象

        活潑                       安靜

        外擴                       收斂

        社交                        孤獨

        零碎                        整體

        多工                       線性

        動態                       靜態

作者認為網路閱讀的特質可以比喻為白晝,紙本閱讀則可以比喻為黑夜

人沒有夜晚是會生病的,沒有紙本閱讀也一樣。

看完作者列出的特質,我才發現這兩著之間竟然有這麼多特質是完全對立的。

當我在進行數位閱讀時,通常實在Facebook上,

可能是朋友的動態、分享的新聞連結、社論文章,

會因為和他人互動而覺得有趣,會因會有動畫、圖片輔助而感到歷歷在目,

但還是有缺點,像是:吸收進來的知識比較零碎、沒有獨處思考的時間。

我比較好奇的是,要是把範圍縮小,把「電子書」、「紙本書」拿來做比較呢?

電子書比較環保、省錢、攜帶也方便,但為甚麼還是無法取代紙本書呢?

閱讀電子書時,常常會有不專心的問題,也不太能跟紙本書一樣隨意翻閱,看到中意的內容就繼續閱讀下去。

我覺得最重要原因在於五感的涉及。

紙本閱讀時,我們可以觸摸到每本書不同的紙質,可以聽見翻書聲

可以嗅到新書、墨水的香氣,這些感官體驗都是電子書沒辦法帶給我們的。

二﹑從頭培養閱讀的胃口

作者把閱讀分為四類

主食 尋求人生在職業、工作、生活、生理、心理方面問題的解決之道,用來養活自己。ex:方法書

美食 幫助體會生命深處的共鳴。ex:哲學、歷史、文學作品

蔬果 查證閱讀中的不解,幫助消化。ex:工具書(字典、地圖)

甜食 提供生活中的娛樂、消遣 ex:漫畫、輕小說

如果用作者的方式來為2016城品暢銷書排行榜分類,可以從中看到出台灣讀者的閱讀習慣

1.png

(主食)第10名 《不懂帶團隊, 那就大家一起死!行為科學教你把豬一般的隊友變菁英》 石田淳,如果出版

(主食)第9名《一戴深睡眠:消除疲勞的神奇頸帶》 小林弘幸、福辻銳記,遊目族文化

(美食)第8名《傾聽》 龍應台,印刻文學

(甜食)第7名《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東野圭吾,皇冠文化

(美食)第6名《為了活下去: 脫北女孩朴研美》朴研美,大塊文化

(甜食)第5名《拉普拉斯的魔女》東野圭吾,台灣角川

(主食)第4名《靜坐:這一檔子事》王薀,薄伽梵出版

(美食)第3名《台灣不教的中國現代史:蔣介石打贏了日本,怎麼一年不到就輸給毛澤東?》袁浩,大是文化

(美食)第2名《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枡野俊明,春天出版

(美食)第1名《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Peter Su,布克文化

閱讀就跟飲食一樣,想要健康就不能偏食。

學會這樣的分類方法,在挑書時更能檢視自己是否偏廢了哪一類的閱讀。

關於閱讀的方法,作者推薦大家去翻閱如何閱讀一本書

IMG_20151210_125648.jpg

這本是由美國哲學家莫蒂默·傑爾姆·阿德勒於1940年所著,並於1972年和查爾斯·范多倫重新修訂,書本主要論述指導如何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

作者就其中「閱讀方法」的地方整理出幾個重點

四個層次的閱讀方法

基礎閱讀

有基本的識字能力就能進行基礎閱讀,但不要小看這個層次,當閱讀不熟悉的語言時就會需要用到

檢視閱讀

在一定時間內,快速掌握一本書的大意。若不使用這個層次,可能會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用力閱讀的書上。

分析閱讀

能掌握全書大綱、找出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他溝通、了解作者寫作意圖。

主題閱讀

 針對同一個主題,閱讀好幾本書,進行對比與辯證。

ex:與 夢想有關的書:《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理想國》、《哆啦A夢》、《大亨小傳》、《理想的下午》

分析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真正吸收一本書的內容,主題閱讀可以讓我們比較同一個主題下,不同作者的書寫方式。

這兩個是我目前想要培養的閱讀技巧。

三﹑尋找那本神奇的書

作者舉甘地的例子說明書本對人的影響力。

一次大戰之前,甘地在南非當執業律師的期間,有天要從約翰尼斯堡搭火車去德班。

在火車站,一位來送行的朋友,塞給他一本書。

後來,甘地在他的自傳中,有一章名之為<一本書的神奇魔力>,專門談這本書對他的影響。

那本書名叫《給後來者言》,是十九世紀末的英國人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的作品,

他拉認為政治經濟學關注的應是國家和人民的福祉,而非個人商業財富的累積。

這本書改變了甘地的人生,促成他後來發起的不合作運動 。

既然書本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該怎麼找到那本神奇的書呢?

除了機緣,我們可以主動出擊尋找

作者建議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來練習

列出50本跟主題相關的書單,主題要小(EX:愛情、飛機),書本類型盡量多元,

到書店實際翻閱,運用「檢視閱讀」的方式挑三本回家細讀,至少有一本會讓你大開眼界。

 

讀後感

這是一本簡單易讀的書,但談及的內容卻相當重要。

在台灣升學主義下,中學生花大量時間讀教科書,相信這是很多人共同的記憶。

這本書就是希望可以鼓勵中學生多閱讀,開闊眼界,找尋屬於自己神奇的書。

裡頭也談了很多閱讀相關的議題,像是:如何找出時間閱讀、如何使用書店,

書本的附錄也很有趣,附上有28種閱讀獵人,讓讀者可以看看自己到歸屬於哪一類。

我覺得自己應該是屬於新手獵人中的-喜歡聽獵人講故事的人

這種人開始注意到新書平台上以外的書,但看得眼花撩亂,不知自己要的是甚麼

其他還有 :只買排行榜上的書的獵人只吃別人煮好東西的獵人(不得不讀的教科書、指定閱讀)

快樂的教人簡單打獵經驗的人

這種人在近距離範圍內打獵有收穫,於是把自己打獵的心得分享給別人,利人利己。

由於很多人了解打獵的重要性,但迫時沒有時間,這種獵人因為解決他們的需求變得極度歡迎。

這讓我想到囧星人XDhqdefault.jpg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找到那麼提升自我境界的神奇之書!

 

arrow
arrow

    Ra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